ISSN 2096-2533


CN 42-1881/F


审稿中心

在线办公

  • 最新动态

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机制及路径——“第八届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1-11-03作者:浏览次数:246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10月23日,“第八届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机制及路径”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实现碳中和还任重道远


  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温兴生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只有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此次会议主题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田啟在致辞中全面介绍了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的编制情况,“中碳登”落户武汉后如何向全国碳市场过渡、服务好全国碳市场的执行情况,以及如何利用“中碳登”开展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构想。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表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全球广泛关注,中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引领者提出“3060双碳目标”,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机制及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薛进军进一步阐释了气候变化与国际政治、气候变化与减排目标、能源结构变化、低碳技术开发利用、国际行动协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强调抑制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是有利于人类的事,中国实现碳中和还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有利于全球二氧化碳减排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湖北大学教授王红玲探讨了气候智能型农业碳减排、碳交易问题。她指出,全球每年因为农业而产生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相当于70多亿吨二氧化碳,农业碳减排不容忽视。她建议,尽快出台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规划与配套激励政策措施、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模式、确保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研发的稳定经费支持,同时加强国际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固碳、减碳、稳碳、增收”的农业发展模式。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研究员杨富强分析了“3060双碳目标”下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路径,强调推进建筑部门、工业部门等行业低碳零碳发展,实施化石部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天然气消费结构。


  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吕安迪认为,随着重点重工业生产增长,应尽快实现净零能源系统转型,发展气候中和的低碳技术,降低电子燃料边际减排成本,以实现德国2045年气候中和的目标。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孟渤认为,传统的中美贸易顺差被高估了17.4%~32%,并提出从受益者责任角度划分气候变化责任。


  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梁赛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梁赛认为,依赖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应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通过分析中国宏观储蓄率变化对全球各国和中国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策略及《巴黎协定》实施提供了新视角。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副院长王珂英认为,家庭碳排放给碳中和目标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碳足迹快速增长,间接能源消费和碳足迹高于直接,收入、城乡差异、燃料类型是影响间接家庭碳足迹的重要因素,控制家庭碳足迹、降低不平等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副主任马险峰表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由湖北经济学院、《环境经济研究》主办,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协办,《环境经济研究》等提供支持。